2025年7月,特朗普政府与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Jerome Powell)之间的紧张关系再度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从公开批评到威胁解雇鲍威尔,再到推动“影子美联储主席”概念,特朗普政府试图对美联储货币政策施加更大影响。与此同时,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发布的会议纪要、新关税政策以及美国国债市场的动态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
冲突背景:法律框架与政治压力
美联储作为美国中央银行,其独立性受到法律保护,核心任务是实现最大化就业和保持价格稳定(通胀率目标为2%)。然而,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就曾因高利率政策批评鲍威尔,并称其为“太迟钝的鲍威尔”。2025年再次上台后,他将这种不满升级,公开要求将利率降至1%-2%,并威胁在2026年提名支持其低利率政策的候选人担任美联储主席。
管理与预算办公室(OMB)主任拉斯·沃特(Russ Vought)甚至指责美联储运行巨额赤字,并批评其大楼翻新工程超预算,试图为解雇鲍威尔制造“正当理由”。这一系列行动不仅挑战了美联储的独立性,也引发了关于“财政主导”策略可能带来长期通胀压力和货币贬值的担忧。
“影子美联储主席”概念的浮现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提名支持其政策的候选人来影响美联储决策,这一策略被外界解读为“影子美联储主席”概念的体现。美联储理事克里斯·沃勒(Christopher Waller)近期提出的缩减资产负债表计划被认为是在为下一任主席职位“试镜”。凯文·沃什(Kevin Warsh)和凯文·哈西特(Kevin Hassett)等潜在候选人也被认为可能更倾向于执行特朗普的低利率政策。
这种策略旨在通过“美联储语言”(Fed Speak)引导市场预期,而非直接解雇现任主席。然而,这种做法可能导致美联储的独立性进一步削弱,从而对金融市场稳定性构成威胁。
经济数据与市场动态:滞胀风险隐现
最新数据显示,尽管初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处于历史低位,但持续申领失业救济人数自2022年以来持续上升,表明劳动力市场韧性正在减弱。美联储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GDP年化增长率仅为1.4%,低于此前预期的1.7%,显示出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
此外,特朗普政府宣布的高额关税政策(如对中国商品征收145%关税)推高了短期通胀预期。尽管部分关税措施被推迟至8月实施,市场仍对通胀前景持谨慎态度。长期债券收益率的“熊市陡化”趋势进一步表明,投资者对长期通胀预期感到担忧。
财政主导与金融压制:美元与资产市场的影响
特朗普政府的“财政主导”策略通过减少长期债券发行、增加短期国库券供应以及推动大规模减税法案,导致财政赤字扩大。这一策略类似于二战后美国采用的“金融压制”模式,即通过负实际利率降低债务负担。然而,这种做法可能削弱美元吸引力,导致货币贬值。
黄金和比特币等稀缺资产因此受到追捧,其中黄金价格接近历史高点,而比特币飙升至近12万美元。相比之下,长期债券的实际回报率为负,投资者需重新评估其配置策略。
投资建议:应对滞胀风险
结论
特朗普政府与美联储的冲突不仅是政治博弈,更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方向之争的体现。在这种背景下,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关税政策落地、美联储降息节奏以及全球经济的反应,灵活调整投资组合,以应对潜在的滞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