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Zz,ChainCatcher
原文编辑:TB,ChainCatcher
2025年7月15日,一则震撼市场的消息引发了全球投资者的关注:濒临退市的游戏公司SharpLink宣布,将一周内筹集的4.13亿美元全部用于购买以太坊。资本市场对此给出了最热烈的反应——根据Investing和Nasdaq的数据,其股价在六个月内暴涨528%,单月飙升超过150%。
然而,SharpLink的逆袭只是冰山一角。与此同时,一场更广泛的资本炼金术正在多个行业悄然上演:一家传统消费品公司(Upexi)通过精巧的债券设计,将SOL代币纳入储备;一家加密矿业巨头(Bitdeer)成功对接华尔街的传统资本;一家加拿大的前沿科技公司(BTQ)则利用监管规则的缝隙,从美国投资者手中募集到数千万资金。
从濒临退市的“垃圾股”到稳健的消费品牌,从加密原生企业到跨境科技新贵,这一系列操作的背后推手,并非高盛或摩根大通等华尔街巨头,而是一家此前并不显赫的中型投资银行:A.G.P.(Alliance Global Partners)。
作为所有这些交易的操盘手或关键参与者,A.G.P.展现了惊人的创新能力。仅在SharpLink一个项目上,根据其佣金率,它就在一周内赚取了可能超过800万美元的佣金,而这仅仅是其主导的总值60亿美元庞大计划的开端。
批量操盘:SharpLink等美股上市公司加密金库建设
A.G.P.通过四个典型案例展示了其独特的操盘手法。其模式并非标准化策略,而是高度定制化:判断客户痛点和市场热点,灵活运用ATM协议等工具,为每笔交易设计出最大化自身利益的收费方案。
最典型的案例当属SharpLink。2025年5月27日,SharpLink公布消息:完成4.25亿美元私募融资,Consensys领投,以太坊创始人Joseph Lubin担任董事长。根据8-K文件,A.G.P.担任独家配售代理,赚取5-7%承销费。不过,真正的主菜是接下来的ATM协议。
ATM协议的核心在于分批定向发行。与传统增发需要一次性确定价格和数量不同,ATM让公司可以在最佳市场条件下分批融资。每次发行量控制在日交易量的1-2%以内,几乎不会引起市场注意。这种高抛低停策略既保护了股价,又最大化了融资效率。
从收费结构来看,根据6月14日的S-3/A文件,A.G.P.将60亿美元ATM额度分三档收费:前10亿美元收2.5%,次10亿美元收2.0%,后续收1.75%。按平均2.1%计算,A.G.P.可从中赚取约1.26亿美元。这种机制创造出利益捆绑:A.G.P.有动力维护股价以便持续发行,SharpLink则获得长期稳定的融资来源。
除了SharpLink,A.G.P.的另一个创新案例是Upexi。7月17日,A.G.P.为消费品公司Upexi设计1.5亿美元可转换债券。投资者用SOL代币抵押购买债券,享受2.0%年利率,同时获得以4.25美元转换成股票的权利。这样一来,对Upexi来说,这相当于用低成本获得SOL储备,既筹集资金又搭上加密快车。持有SOL的加密基金则锁定传统股市上涨机会。A.G.P.作为独家配售代理,从这笔交易中赚取承销费。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6月18日,A.G.P.作为联席经办人参与加密矿业公司Bitdeer Technologies3.3亿美元可转换债券发行。通过服务行业企业,A.G.P.不仅赚取直接承销收入,更在加密矿业融资细分市场确立地位。
BTQ Technologies这家后量子密码学公司的情况更显示出A.G.P.的监管套利能力。7月11日,通过运用加拿大LIFE豁免机制(允许小额融资简化审批的通道),A.G.P.为这家公司从美国投资者筹集4000万加元。作为回报,A.G.P.获得7%现金佣金,还拿到相当于融资额2.5%的认股权证。这种跨境监管套利带来的总收益率接近10%,远超传统IPO业务5-7%佣金水平。
A.G.P.有一根金手指
A.G.P.的商业模式并非简单复制粘贴,而是如同经验丰富的猎手,针对不同类型的“猎物”及其所处的环境,选择最精准有效的“武器”。每一个案例的选择,都与其独特的金融方案设计紧密耦合。
SharpLink已濒临绝境。其业务收入暴跌,股价低迷,是一家典型的、急需“猛药”续命的公司。对于这样的目标,管理层和股东对激进方案的接受度最高,愿意用高额的佣金换取一线生机,这为A.G.P.提供了最大的操作和盈利空间。
Upexi是一家传统的消费品公司,并非绝境企业。选择它是为了证明A.G.P.的模式可以赋能给任何渴望“加密叙事”的稳健型公司,从而极大地拓宽了其业务边界。
Bitdeer Technologies本身就是加密矿业的巨头,不缺加密故事。A.G.P.选择它,是为了证明自己不仅能改造“圈外人”,更能服务“圈内人”,担当起连接加密世界与华尔街传统资本的“桥梁”。
点金背后:是华尔街的金钱渴望与激进求变
这场币股联动模式的兴起,是华尔街在后疫情时代寻找新增长点的缩影。对于中小市值公司而言,与其投入数年时间进行艰难的业务转型,不如直接宣布购入加密货币——这种激进的“资产负债表革命”,能在一夜之间将一家平庸的公司重塑为科技先锋。
当前市场的核心矛盾在于,监管机构(如美国SEC)的行动,与市场的投机速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时间差。正是这个监管真空期,被A.G.P.等投行敏锐地捕捉到,成为它们眼中稍纵即逝的黄金窗口。
升级与风险:风暴来临时的“诺亚方舟”?
当加密市场进入熊市,或监管重拳最终落下,这场由杠杆和叙事支撑的狂欢将迎来终结。届时,融资渠道枯竭、资产大幅减值、股价崩盘和集体诉讼将形成一场“完美风暴”。
对于A.G.P.而言,真正的“诺亚方舟”并非某一项具体的资产或业务,而是其灵活的方法论本身。当“币股联动”的浪潮退去,它几乎必然会将这套打法应用到下一个风口,无论是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RWA)、碳信用,还是任何其他具备“叙事潜力”和“监管模糊性”的新领域。
S 3 Partners的数据显示,SharpLink的做空利息在过去一月内飙升300%,这表明“聪明钱”已经嗅到了危险的气息,它们正在倒计时结束前悄然撤离,并押注于这场狂欢的最终破灭。
写在最后
A.G.P.的故事是华尔街在新时代寻找生存空间的缩影。这家中型投行通过市场定位和旱涝保收盈利模式,在巨头环伺中开辟独特赛道。
然而,币股联动模式游走在机遇与风险、创新与投机边缘。对投资者而言,理解谁是真正赢家,比参与游戏本身更重要。
正如华尔街的铁律所示:在金融市场上,真正稳赚不赔的,永远是设计游戏规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