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宣布已完成出售自2007年10月以来从陷入困境的银行手中收购的银行股。目前,该行正计划将政策重点转向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减持。
根据日本央行发布的资产负债表报告,其持有的受困银行股票已从7月初的25亿日元(约合1740万美元)降至7月10日的零。日本央行原计划在明年3月前完成减持目标。近年来,其持有的银行股每月减少约100亿日元,使得最终减持期限延至当前时间点。
日本央行完成减持银行股里程碑
尽管历时漫长,但日本央行减持银行股的初衷是为了避免对金融市场造成冲击。日本央行最初购入这些资产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而这一举措是在数年后推出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之后实施的。现任行长上田一夫领导的董事会正在逐步撤回这一政策。
在2002年至2010年期间,日本央行曾两次从私人银行购买总计约2.4万亿日元(约合163亿美元)的股票,以稳定当时的金融市场。这一大胆举措在当时被视为一家主要央行的创新性尝试。
日本央行于2002年11月启动了购入陷入困境的银行股票的计划,此前同年爆发的一场银行业危机导致银行股持续下跌约三年。此后两年,日本央行继续购入银行股票,帮助银行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2008年2月至2010年4月),日本央行还加倍购入其他银行持有的股票。
从启动购入计划至今,日本央行用了大约18年的时间完全清算了受困银行的股票。十年前,该行曾发布公告,计划继续出售股票直至2026年3月。
日本央行将重点转向ETF
新冠疫情期间,日本央行成为日本股市的最大持有者,其ETF持仓量较从受困银行手中购入的规模增加了15倍。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数据显示,日本央行通过购买ETF提高了股权价值、降低了资本成本,并刺激了投资。
最新账户数据显示,日本央行目前持有的ETF账面价值约为37万亿日元(约合2420亿美元)。若按此前抛售银行股的速度计算,清算其当前持有的ETF将需要200多年。高盛经济学家认为,日本央行可能从2026财年开始逐步出售ETF,以尽量减少潜在损失和对股市的影响。
“我们达到了预期目标。虽然出售工作尚未完全结束,但截至目前,未对市场造成负面影响,也未给我们带来财务损失。正如我多次强调的,我们正在花时间考虑如何处理这些ETF持仓。”
—日本央行行长上田一夫。
日本央行抛售银行股与其购买ETF形成互补关系,因为这两种资产的抛售都可能对市场产生巨大影响。日本央行一直在努力实现政策正常化,并计划于2024年3月结束负利率及量化宽松政策。上个月,日本央行调整了其政府债券购买计划,同意由于债券市场波动加剧,将从2026年4月起减少债券购买量。
据 BOJ 报道,在截至2025年3月的财年中,日本央行从ETF股息中获得了约1.4万亿日元的收入。高盛的一份报告(部分作者为前日本央行官员和金融市场部负责人大谷昭)预测,该行将选择一项长期计划,通过逐步市场销售来减少其37万亿日元的ETF持有量。
Cryptopolitan Academy:想在2025年实现财富增值吗?欢迎参加我们即将推出的网络课程,学习如何利用DeFi实现增值。保存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