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社区

ChainOpera 的 Agent 赌局:当 AI 真的学会「开会」了

真正的问题是:TradingAgents 证明了多智能体的技术可行性,谁能率先实现商业可行性?

撰文:Ningning

2024 年 12 月,UCLA 和 MIT 的一篇论文让整个 AI Agent 圈子炸了锅。

《TradingAgents: Multi-Agents LLM Financial Trading Framework》,用最严格的学术标准证明了一个被质疑已久的命题:Multi-Agent 协作不是炒作,是真技术。累积回报、夏普比率、最大回撤,全面碾压传统策略。

但学术成功≠商业成功,这是铁律。

真正的问题是:TradingAgents 证明了多智能体的技术可行性,谁能率先实现商业可行性?

答案可能是 ChainOpera 的 Agent Social。

单兵作战的 AI 已经过时了

先说个扎心的事实:目前 99% 的 AI 应用都在「单兵作战」。

ChatGPT 再强,也只是一个「全能选手」在思考问题。知识面广但不够深,容易产生幻觉,缺乏批判性思维。就像让马斯克既当 SpaceX 的 CEO,又要兼职特斯拉的首席工程师,还得顺便设计 Neuralink 的芯片——什么都懂一点,什么都不精通。

现实世界的复杂问题,需要的是专业分工和团队协作。

这就是为什么 TradingAgents 的多智能体架构能够碾压单一模型。4 个分析师各司其职,2 个研究员唱多唱空激烈辩论,1 个交易员冷静决策,1 个风控严格把关,1 个基金经理最终拍板。

这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是完全按照华尔街顶级交易公司的组织架构设计的。

问题来了:学术实验能跑通,商业产品能落地吗?

Agent Social:把「Agent 协作网络」这件事做到极致

ChainOpera 即将推出的 Agent Social,本质上就是让 AI 学会利用「开会」的形式建立协作网络。

不是那种无聊的、低效的、浪费时间的会议,而是高效的、专业的、有结果的协作。

场景一:从 0 到 1 开发 Web3 应用

传统模式:你需要找产品经理、UI 设计师、前端工程师、区块链工程师、营销专家,协调时间开会,反复沟通需求,等待各环节交付。

Agent Social 模式:

  • 创建项目群聊,产品经理 Agent、设计师 Agent、前端 Agent、区块链 Agent、营销 Agent

  • 产品经理 Agent 实时分析市场需求,输出 PRD 文档

  • 设计师 Agent 基于 PRD 创建 UI/UX 设计,前端 Agent 同步开始架构设计

  • 区块链 Agent 并行开发智能合约,营销 Agent 制定推广策略

而你可以随时介入:调整方向、提供反馈、最终决策。

关键是,这不是串行的工作流,而是并行的、实时的、可中断的协作。就像顶级创业团队的工作方式。

场景二:投资决策的群体智慧

TradingAgents 给了我们最好的模板。在投资 Agent Social 中,会议成员有基本面分析师、技术分析师、情绪分析师、风控专家、多头研究员、空头研究员,以及你。

协作过程:

  • 各专家 Agent 并行分析,实时分享发现

  • 多空研究员基于数据展开激烈辩论

  • 其他 Agent 补充材料支持各自观点

你随时质疑、追问、要求深挖,最终形成经过充分辩论的投资决策。这不是预设的工作流程,而是真正的群组动态讨论。

场景三:内容创作的生产流水线

制作一个 DeFi 趋势深度报告:

创作团队:调研 Agent、分析师 Agent、写作 Agent、视觉设计 Agent、SEO 优化 Agent、事实核查 Agent。

协作亮点:

  • 调研 Agent 发现新数据→分析师 Agent 立刻跟进解读→写作 Agent 调整内容大纲→视觉 Agent 同步设计图表

  • SEO Agent 建议标题优化→事实核查 Agent 实时验证数据→所有修改同步给团队

  • 你说「更关注 Layer2 项目」→所有 Agent 立刻调整重点

一个小时内完成传统团队需要一周的工作。

技术突破:不只是群聊,是智能协作网络

Agent Social 的技术创新在于三个层面:

1. 动态任务编排

传统 Workflow 是死的,Agent Social 的任务分工是活的。

你提出一个复杂问题后,系统自动识别需要哪些专业领域,推荐相关 Agent 加入讨论,根据对话进展动态调整分工。

2. 实时上下文共享

所有 Agent 共享完整的对话历史和工作成果,避免信息孤岛。当一个 Agent 提到「Layer2 扩展瓶颈」,其他 Agent 立刻理解背景,无需重复解释。

3. 人机混合决策

ChainOpera 的 Agent 赌局:当 AI 真的学会「开会」了-图1

你不是旁观者,是协作的核心。随时打断 Agent 讨论,提供新信息,要求特定 Agent 深入某个问题,调整优先级和战略方向,在关键节点拍板决策。

AI Agent 商业化的三座大山

TradingAgents 证明了技术可行性,但从实验室到产品,中间隔着三座大山。

第一座山:成本控制

TradingAgents 用的是 o1-preview 和 gpt-4o,一次完整的多 Agent 协作需要 15+ 次高级模型调用,成本几十美元。学术实验可以烧钱,商业应用必须控制成本。

ChainOpera 的解决方案:

  • 核心决策用高性能模型(gpt-4o)

  • 常规分析用自研模型(Fox-v1)

  • 简单任务用轻量模型(gpt-4o-mini)

第二座山:用户体验

TradingAgents 是开源研究框架,普通用户根本玩不转。从 GitHub 仓库到 App Store,中间的产品化工程量不是一般的大。

ChainOpera 的解决方案:

  • 新手模式:预配置 Agent 团队,一键启用

  • 进阶模式:自定义 Agent 角色和工具

  • 专家模式:完全自由的多 Agent 编排

第三座山:实时性优化

学术实验可以离线跑批处理,商业应用需要实时响应。多 Agent 协作本质上是串行 + 并行的复合流程,延迟不可避免。

ChainOpera 的解决方案:

  • 关键路径并行计算

  • 非关键分析异步处理

  • 热门结果智能缓存

网络效应:Agent 也有 Reputation

Agent Social 真正的突破在于社交网络效应。

每个用户创建的 Agent 都可能被其他用户发现和使用。优秀的 Agent 会积累声誉和粉丝,形成「AI 专家排行榜」。

想象以下这些场景:

  • 知名投资分析师 Agent 被数千用户邀请参与投资讨论

  • 资深 Web3 律师 Agent 专门处理智能合约法律问题

  • 顶级产品经理 Agent 以独特的需求洞察能力著称

  • 创意设计大师 Agent 有自己的设计风格和美学理念

这些 Agent 不再是工具,而是有「个性」、有「专业声誉」、有「社交关系」的协作伙伴。

Agent 创作者可以通过优质 Agent 获得收益分成,用户可以发现和雇佣最适合的 Agent,形成创作者经济的正向循环。

为什么是 ChainOpera?

在一众 AI Agent 项目中,ChainOpera 有几张真正的好牌:

技术牌:学术血统纯正

联创 Salman Avestimehr 是 USC-Amazon AI 研究中心主任,IEEE Fellow,与 Babylon、EigenLayer、Sahara 的创始人都有密切学术合作。这不是 PPT 创业,是真技术背景。

更重要的是,Fox-v1 自研模型可以大幅降低推理成本,这是商业化的关键。

产品牌:已有用户验证

AI Terminal 和 Agent Platform 已经上线运营,有真实用户在用真金白银验证产品价值。Agent Social 不是从零开始,是在现有产品基础上的功能升级。

时机牌:学术验证后的空白期

TradingAgents 为整个行业做了最好的用户教育,现在市场知道多智能体协作不是概念炒作。但商业化产品还是一片空白,这是典型的窗口期。

生态牌:平台思维 vs 工具思维

TradingAgents 只是研究框架,ChainOpera 要做的是生态平台。用户创建 Agent、分享 Agent、雇佣 Agent,形成网络效应。平台比工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ChainOpera 的 AI Terminal App 日活跃用户已超过 15 万,稳定币订阅的续订率超过 32%,这证明用户愿意为 AI 付费。该应用在 BNB Chain 生态系统中,按用户和交易量计算,已跻身排名前四的 DApp 之列。

结语

归根结底,Agent Social 成功的标准只有一个:普通用户会为「AI 团队协作」付费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ChainOpera 就抓住了 AI 应用的下一个增长点。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是又一个「技术很牛,产品很烂」的案例。

事实上,在 AI Agent 这个赛道,我们已经看到太多「Demo 很炫,商业很糟」的项目。真正的赢家,往往是那些把复杂技术包装成简单体验的团队。

最终的检验标准很简单:当你体验过 Agent Social 的团队协作后,你还愿意回到 ChatGPT 的单人对话吗?

就像用惯了微信群聊的人,很难接受只能发短信的时代。

ChainOpera 的 Agent Social,承载着将多智能体协作从学术概念转化为商业现实的使命。成功与否,我们很快就会知道答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ain.jzxian.com/p/74804.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