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区块链生态系统的不断发展,Layer1 的竞争依然激烈。最初的智能合约平台以太坊在总锁定价值 (TVL) 和开发者心率方面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然而,Solana 和 Sui 等较新的 Layer 1 正在开拓创新架构,以增强可扩展性和性能。Monad最近大胆宣称,它将实现与以太坊的兼容性,同时大幅降低吞吐量和延迟。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分析Layer1区块链生态系统中Monad与Sui、Solana、以太坊的全面对比,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哪个是最有潜力的区块链生态系统。
Monad生态系统全面解析
Monad将自己定位为支持完全 EVM 兼容性的高性能 Layer 1 区块链。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并行乐观执行,这是一种将并行事务处理与确定性重排序以及对事务独立性的乐观假设相结合的技术。
Monad 声称能够实现 10,000 TPS 和 1 秒的出块时间,同时保持与以太坊字节码的完全兼容。这与基于 EVM 的传统区块链(这些区块链以串行方式处理交易)有着显著的不同。该协议作为主 权 L1 运行,并且与以太坊保持同等水平,这与继承了以太坊安全性但依赖于共享数据可用性层的 Rollup 不同。
该协议的关键创新之一是将共识与执行解耦,允许在最终排序之前对交易进行推测性执行。此功能通过一种称为“推测性并发”的方法实现,该方法确保不冲突的交易能够以可预测的方式重新排序。截至 2025 年 7 月,Monad 仍处于测试网阶段,其主网预计将于今年晚些时候上线。
Monad与以太坊生态系统对比:扩展相同的堆栈
Monad 专为以太坊开发者打造,提供完整的 Solidity 和字节码兼容性,同时解决了以太坊架构的性能限制。与以太坊不同,由于 EVM 固有的限制,即使在 Rollup 中,以太坊也会串行处理交易。Monad 将执行与共识分离,从而支持乐观并行执行,从而显著提高吞吐量。它利用超标量流水线和高级调度技术,实现了 1 秒的出块时间,将自己定位为一条高性能、与 EVM 相当的区块链,无需 Layer-2 堆栈。
这一架构上的飞跃意味着开发者无需修改任何代码即可在 Monad 上部署现有的 Solidity 合约,从而为多链扩展提供了一条顺畅的路径。像 Aave 这样的实时 DeFi 应用可以受益于更快的最终确定性、更低的延迟和更低的费用,从而显著提升用户体验。
然而,尽管 Monad 在执行层性能方面表现出色,但它尚未达到以太坊的去中心化和安全成熟度水平。以太坊的验证器集超过 100 万,并由多年久经考验的基础设施提供支持。相比之下,Monad 的验证器网络仍处于早期测试阶段。从理念上讲,以太坊专注于模块化、通过 Danksharding 实现的数据可用性以及最大的弹性,而 Monad 则优先考虑执行速度和 EVM 兼容性,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区块链可扩展性和去中心化方法。
Monad与Solana生态系统对比:熟悉的并行性
Solana 和 Monad 都追求高性能的区块链基础设施,但它们在执行和开发者体验方面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法。Solana 采用名为 Sealevel 的自定义运行时,通过分析读/写访问模式实现大规模并行执行。这种设计已被证明具有高性能,使 Solana 每秒能够处理数千笔交易。然而,这也带来了复杂性的代价:开发者必须使用 Rust 或 C 语言编写智能合约,管理明确的账户处理,并适应非 EVM 环境。此外,Solana 的高吞吐量需要专门的验证器硬件,尽管其验证器集成员超过 2,000 名,但在权益方面仍然高度集中,这引发了人们对去中心化程度的担忧。
相比之下,Monad 保留了与 EVM 的完全兼容性,允许开发者使用 Solidity 和现有的以太坊工具,而无需重写代码。它引入了确定性乐观并行性,实现了与 Solana 类似的高吞吐量,而无需开发者手动管理账户冲突。此功能带来了一个关键优势:将 Solana 级别的性能与以太坊的可组合性、开发者熟悉度和工具生态系统相结合。
如果 Monad 的早期测试网指标(10,000 TPS、1 秒确定性和低计算开销)在主网条件下能够持续发展,那么对于那些希望在不放弃 EVM 堆栈的情况下获得高性能的开发者来说,它可能会成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替代方案。然而,Solana 仍然受益于更成熟的生态系统、更深厚的流动性和久经考验的基础设施,而这些对于任何试图抢占市场份额的 Layer 1 来说仍然是重大障碍。
Monad与Sui生态系统对比:并行执行的不同视角
Sui 和 Aptos 是新兴的“并行” Move 语言 L1 节点,并宣称其性能强劲(约 10 万+ TPS,约 100 毫秒的最终确定性)。这些链在设计上实现了并发性(交易绑定到独立对象)。然而,它们都没有使用 EVM:开发者必须使用 Move 语言重写。相比之下,Monad 为以太坊世界带来了类似的并行性。例如,Aptos Labs 宣称其交易端到端延迟始终保持在亚秒级,而 Sui 和 Aptos 都使用拜占庭容错 (BFT) 变体,在约 1 秒内完成最终确定。Monad 实现了类似的最终确定性,但使用的是以太坊工具。
Monad 和 Sui 都优先考虑并行执行以扩展区块链性能,但它们的架构理念和开发者体验截然不同。Sui 引入了一种由 Move 编程语言驱动的全新基于对象的执行模型,该模型允许基于所有权规则和对象引用并行处理交易。该模型在游戏或微资产转移等交易模式简单且频率较高的场景中表现出色。然而,Sui 的系统要求开发者采用全新的范式,包括严格的可组合性规则以及对 Move 的完全重写,这限制了其与现有以太坊应用程序的兼容性。
另一方面,Monad 保留了与 EVM 的完全兼容性,同时通过推测调度和确定性重排序实现了并行性。开发者无需修改代码即可继续使用 Solidity 和标准以太坊工具,从而获得性能提升(例如高达 10,000 TPS 和 1 秒确定性),而无需像 Sui 那样学习或进行架构更改。这使得 Monad 更容易被以太坊原生团队所接受,他们希望扩展复杂的 DeFi 协议,例如 AMM、借贷市场和套利平台,因为这些协议中跨合约的可组合性和共享状态至关重要。
本质上,Sui 提供了尖端的性能,尤其是在简单、高吞吐量的用例中,而 Monad 则为 EVM 开发者提供了更平滑的过渡路径,并更好地支持 DeFi 复杂、可组合的逻辑。长期采用将取决于工具、生态系统的成熟度以及各自领域的实际压力测试。
其他高速 L1 层(NEAR、Avalanche 等)也以牺牲 EVM 兼容性来换取吞吐量。NEAR 和 Avalanche 可以在不到 1 秒的最终确定性下实现数百 TPS,但在以太坊字节码上均无法达到 10000 TPS。Arbitrum 和 Optimism(L2 层)是 EVM 原生的,但依赖于以太坊 L1 的最终确定性,链上 TPS 仅为 50-100。
总而言之,Monad 占据着一个独特的市场:它寻求在以太坊生态系统中实现 Solana 级别的扩展性。它提供数千 TPS 和约 0.5-1 秒的确认时间(类似于 Solana/Sui/Aptos),但无需分叉到新的虚拟机。这种组合可能使其在吸引那些在 Layer-1 上达到性能极限的以太坊 dApp 方面具有优势。
生态系统因素:引导流动性和社区
Monad 仍处于早期阶段,其测试网吸引了性能基准测试的兴趣,但自然开发者活动有限。其竞争力取决于生态系统的引导——吸引 DeFi 协议、稳定币、预言机和钱包。Solana 和 Sui 受益于多年的业务发展、基金会拨款以及风险投资对种子项目和引导流动性的支持。
此外,Monad 必须在现实世界的攻击面下证明其安全性假设。并行乐观执行会引入交易排序和状态同步的复杂性,这可能会导致边缘情况错误或漏洞利用向量。在 DeFi 项目投入大量资金之前,形式化验证、审计和对抗性测试至关重要。
如果 Monad 能够培养出高性能且安全的开发者体验,它可能会成为诸如永续合约、高频交易机器人或支持闪电贷的协议等延迟敏感型应用的首选 L1 方案。它的挑战在于如何避免重蹈过去“快速 L1”的覆辙,即虽然扩展了性能,但未能构建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Monad生态前景综合分析
Monad 以一个大胆的前提进入 Layer1 领域——匹配以太坊的合约逻辑,同时显著提升性能。其推测并行执行和 EVM 等效性的方法,在以太坊的模块化和 Solana 的单片性能之间,提供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中间地带。相比以太坊,它提供了速度优势;相比 Solana,它提供了兼容性优势;同时,相比 Sui,它提供了熟悉度优势。
然而,执行力才是关键。如果 Monad 能够在实际使用中验证其测试网声明,赢得开发者的信任,并推出一个具有足够去中心化、功能强大的主网,它就能在 Layer-1 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目前,它仍然是最受关注的新链之一,有潜力连接两个世界:并行性的强大功能和 EVM 的普遍性。
以上就是Layer1区块链生态系统:Monad与Sui、Solana、以太坊前景对比分析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Monad与其他L1的比较分析的资料请关注(Alibtc.com)其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