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essy,金色财经
7月14日,比特币(BTC)突破123,000美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在这一背景下,一位早在2011年建仓、曾持有八万枚BTC的远古巨鲸开始向Galaxy Digital转移资产。这批BTC的成本价介于0.78美元至3.37美元之间,截至发稿时,其地址中还剩下4.08万枚BTC。
Galaxy Digital是一家业务涵盖资产管理、数字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和投资银行等领域的综合性平台。其场外交易(OTC)服务支持大宗交易,能为机构客户提供大量加密货币交易,降低市场风险。
7月15日,市场出现回调,比特币价格从14日高点下跌超过5%。远古巨鲸的BTC转移行为被市场解读为可能通过Galaxy Digital的OTC服务寻求出售。
当前市场环境复杂,一方面是远古巨鲸的苏醒,另一方面则是各大机构与上市公司的持续买入。值得注意的是,本轮BTC上涨并未伴随散户情绪的高涨,大多数散户手中已无比特币持仓。
在这样的行情下,市场目前处于哪个阶段?此时的回调是否是散户入场的好时机?
巨鲸转移BTC,是否构成抛压?
这位早在2011年建仓、曾持有8万枚BTC的远古巨鲸成为市场关注焦点。链上数据显示,该巨鲸于7月15日凌晨开始大额转账,将部分BTC转入Galaxy Digital。虽然尚无法确认其是否直接出售,但此类行为通常被视为“潜在抛压”。
截至发稿时,该地址剩余约4.08万枚BTC,仍处于高位。这表明巨鲸并非“清仓式”离场,更像是通过机构通道逐步出货。这些BTC更可能通过OTC形式出售给有能力接盘的实体。
尽管7月15日当天BTC价格出现回调,但从历史经验看,“远古巨鲸”的苏醒往往标志着牛市中期的到来,而非顶部信号。
行业内常将此次事件与2024年德国政府抛售比特币对比。当时,德国政府在6月19日至7月12日期间陆续出售了五万枚罚没比特币,导致比特币价格从65,000美元跌至53,717美元,跌幅超过22%,整个加密货币市场也因此受到波及。
德国政府作为大型持币主体的抛售行为引发了投资者的恐惧、不确定性和怀疑情绪。
然而,与德国政府不同的是,此次巨鲸手中的比特币数量更多,是否会引发类似市场震动仍有待观察。
机构持续买入,散户是否还能入场?
相比德国政府抛售时期,当前市场环境已发生显著变化,最大的特点是机构投资者的持续买入。
有分析认为,即使巨鲸抛售,也可能通过Galaxy Digital的OTC服务撮合机构买家。
根据Bitcoin Treasuries等多个数据源统计,截至2025年7月中旬,全球已有超过260家知名公司和机构公开持有比特币,总计持有量接近350万枚。参与者包括上市公司(超过140家)、私人公司、主权国家以及ETF和各类基金。
例如,MicroStrategy于7月7日至7月13日期间购入4,225枚比特币,目前总计持有60万枚BTC。
此外,在过去一年中,持有100至1,000枚BTC的钱包数量显著增长。这类中型地址持有的比特币总量从390万枚增加至476万枚,显示出小型机构、基金乃至富裕个人正积极积累比特币。
机构和富豪们的持续买入或许解释了为何BTC价格在多次“利空”消息中依然屡创新高。机构买盘不仅具备资金优势,更具有中长期配置意愿,而非短线炒作。当前他们对BTC的态度已从观望转向战略性布局。远古巨鲸转出BTC的背后,是传统金融世界悄然接盘。
与前几轮牛市不同,本轮BTC上涨并未伴随明显的散户情绪爆发。社交平台上的BTC讨论活跃度较低,链上小额地址增速也处于相对低位。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可能是“上车”的信号。
在高情绪、FOMO爆棚的牛市末期进场,往往是高位接盘的典型特征。而当前市场的冷静,或许意味着泡沫尚未形成,真正的“散户潮”或许尚未到来。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盲目买入。毕竟,比特币市场已不再是散户主导的游戏。在远古巨鲸与机构博弈的市场格局下,散户如何控制仓位、关注宏观变化,是在这个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