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小幅增产背后:全球石油市场面临供应过剩隐忧
- 2025年10月5日
- |
- 18:25
尽管全球石油市场正面临供应过剩的潜在威胁,OPEC+仍决定提高产量。沙特阿拉伯与俄罗斯之间微妙的合作关系为这一政策转变奠定了基调——小幅增加11月份原油日产量13.7万桶,此举更多是象征性的表态,而非旨在对市场产生实质性影响。
表面团结下的分歧
经过数天闭门磋商,OPEC+最终批准了这一增产计划,试图在油价跌至四个月低点之际展现稳定市场的决心。然而,会议背后的紧张局势显而易见。俄罗斯因担忧油价下跌倾向于保持克制,而沙特阿拉伯则希望通过对亚洲和美国的大客户发出积极信号来捍卫其市场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决定正值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计划于11月初访问华盛顿之前,届时他将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举行会谈。作为一直呼吁降低燃料价格的白宫领导人,特朗普的外交压力进一步增加了OPEC+决策的复杂性。
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加剧供应过剩风险
与此同时,石油交易商已感受到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影响。中东地区的石油出口正在累积,远期价格曲线趋于平缓。国际能源署(IEA)警告称,库存可能在今年年底前激增,并预计到2026年,由于美洲供应增长超过消费,全球石油市场将出现创纪录的过剩。
尽管如此,OPEC+代表们在周日的讨论中并未提及供应过剩问题,而是重申官方立场,认为全球需求依然强劲,足以吸收新增的石油供应。
生产目标难以实现
然而,OPEC+的实际执行情况却暴露了其困境。根据此前承诺,该组织计划在5月至9月期间恢复220万桶/日的产量,但由于前期产量过剩及剩余产能有限,实际完成率仅为60%。最新的增产计划可能既受制于政策设计,也受限于技术能力。
小步调整策略以应对复杂局面
2025年以来,OPEC+一直在尝试调整其应对市场情绪变化的策略。从4月份的加大增产力度,到随后逐渐减产以应对供应过剩威胁,再到如今谨慎地小幅增产,该组织显然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现阶段,OPEC+似乎接受了果断减产或大幅加产的时代已经过去的现实。在闲置产能紧张、油价徘徊在每桶80美元以下的情况下,其新战略更多依赖心理管理——通过引导市场预期来维持平衡,而非直接改变供需基本面。
这种策略是否能够稳定油价仍有待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OPEC+如今的行动更多地体现了一种避免过度扩张的微妙艺术,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卡特尔力量。
来源:彭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