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砖国家致力于构建新的金融基础设施,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正成为其核心战略之一。这一战略的关键在于开发替代性支付系统,并充分利用成员国持有的超过6000吨黄金储备。通过这些措施,金砖国家不仅在讨论中推动了关于新货币的可能性,更以有形资产为支撑,加快了去美元化的实际进程。黄金储备被用作抵御西方金融压力的屏障,同时创建完全绕过美元主导网络的新型系统。
金砖国家去美元化进程:新货币计划和支付系统的突破
支付基础设施助力美元替代品发展
在里约热内卢的一次会议上,金砖国家官员审议了一项新的担保基金,旨在为成员国提供融资支持。该基金已被纳入金砖国家支付系统(BRICS Pay)。早在2018年,金砖国家就曾提出使用BRICS Pay的建议,以促进本地交易并避免依赖西方银行。Swift于2022年初将俄罗斯部分银行排除在外,仅在2022年上半年就给俄罗斯银行造成了近2.5亿美元的损失,这凸显了此类排除的实际财务成本。
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对此表示:
“任何由单一国家主导的货币都容易在地缘政治冲突中被武器化。”
十国集团(G10)的央行和欧洲央行共同监管Swift,赋予西方国家对参与者的控制权。在本文撰写之际,这一现实进一步推动了金砖国家加速去美元化的努力。
利用黄金储备巩固去美元化战略
目前,金砖国家持有超过6000吨黄金,约占全球央行储备总量的20%至21%。其中,俄罗斯持有2335.85吨,中国持有2298.53吨,印度持有879.98吨。数据显示,2008年至2021年间,金砖国家的黄金储备增长了22%,而同期全球其他地区的黄金储备仅增长了5%。俄罗斯和中国合计持有金砖国家近四分之三的黄金储备,这为去美元化战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未来可能的共同货币计划增加了可信度。
本币交易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当企业使用美元进行交易时,双方均需承担货币风险,通常需要通过银行进行对冲操作,而这往往依赖美元流动性。然而,金砖国家经济体正在逐步增加本币贸易的比例,几乎完全缓解了这一压力。通过多项重要的双边协议,中国不仅削减了其美国国债持有量,还积极推动贸易伙伴采用人民币结算。
例如,埃及发行了以人民币计价的“熊猫债券”,这是其多元化融资策略的一部分,表明关键的金融创新正在重塑全球贸易格局。据数据统计,全球南方国家之间的贸易额从2007年的2.3万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5.6万亿美元,为这些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截至本文撰写时,美元兑主要货币下跌逾10%,创下自1973年以来的最低开局。金砖国家正通过支付系统改革和黄金储备的双重策略,逐步削弱美元的国际地位。尽管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但多个领域的替代方案正在形成强劲势头,正在重新定义新兴市场处理国际金融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