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社区

对话 Anoma 联创:以太坊之后再无创新,而意图将改变一切

一起走进 Anoma 以意图为核心的产品设计哲学、生态建设进展以及未来路线规划。

撰文:深潮 TechFlow

2025 年 9 月 29 日,以意图为核心的去中心化操作系统 Anoma 正式推出原生代币 $XAN,并在 Binance Alpha 和 Binance Futures 同步上线,与此同时 Anoma 主网部署正式启动。

在迎接这一系列项目重要里程碑之前,深潮 TechFlow 在韩国区块链周现场与 Anoma 联合创始人 Adrian Brink 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深度对话。

在人头攒动的活动现场,人们能够迅速锁定 Adrian,这位曾在 2016 年使用 ETH 买啤酒的创始人拥有一头红发,积极活跃在圆桌、主题演讲和相关交流互动中。对此 Adrian 笑着表示:

我们推出了 Shrimpers(Anoma 官方 NFT 项目),它有趣、独特且好看,我们希望通过 Shrimpers 更好的与社区互动,我个人也拥有一个红发 Shrimper,它已成为我的个人象征。

而聊到 Anoma 的意图宏图,技术出身的 Adrian 的分享,严谨的同时也深入浅出:

自以太坊推出以来,行业并没有真正的创新。新兴应用的发展需要更适配的基础设施。Anoma 是一个意图驱动的去中心化操作系统,让用户和开发者不必锁定在某个技术栈里,而是能够在不同的安全模型下无缝互动。我们可以将 Anoma 类比为 Web3 版本 Windows 95,支持应用在不同链上无缝运行,或者是 Web3 版本 Linux,完全开源、互操作性极强且非常易用。

身处韩国区块链周,Adrian 也分享了其对亚洲市场,尤其是华语市场的重视:

无论是人们对于加密货币的关注度,还是拥有的开发人才,中国和韩国都处于领先地位。韩国社区更偏向金融类的应用场景,而中国社区则更侧重开发者生态。

而聊到 TGE 以及主网上线之后的工作重心,Adrian 表现出了极高的期待,他表示:

我们已经从讨论「这是什么底层技术」阶段转向讨论「意图有哪些具体应用」的阶段,未来 Anoma 将聚焦应用层,构建真正吸引用户的超级应用。接下来几个月肯定会有一些非常酷的东西出现。

本期内容,让我们跟随 Adrian 的分享,一起走进 Anoma 以意图为核心的产品设计哲学、生态建设进展以及未来路线规划。

用 ETH 买啤酒,用意图为 Web3 带来「Windows 95」时刻

深潮 TechFlow:很高兴能有机会与你进行一场深度交流,可能有一些华语的用户还不太了解 Adrian 背景,所以首先欢迎您自我介绍一下,可以分享一些过往的经历和现在的主要职责?

Adrian:

大家好,我是 Adrian,很高兴能够与大家交流。

我在 2016 年左右加入了加密行业,当时以太坊刚开始获得关注,而我的毕业论文主题便是如何使用以太坊实现抗审查的电子投票,我购买了一些 ETH 并安装了 Trust Wallet,那时以太坊的价格大约是 2 美元。在大学时,我甚至用我的 ETH 买了些啤酒。

2017 年,我接触到了 Tendermint 共识算法,后来成为 Cosmos 的核心开发者,我参与了 Cosmos 的整个技术栈,包括 Tendermint 共识层和 IBC 跨链通信。

2019 年,我作为联合创始人创立了 Cryptium Labs,当时 PoS 还是一个新概念,而 Cryptium Labs 是全球最早的注于 PoS 验证器的公司之一,我们在巅峰时管理着约 100 亿美元的资产。

到了 2021 年初,我感觉加密行业停滞不前。所有东西似乎都差不多,只不过是虚拟机的不同变体。这让我开始思考行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最终促成了 Anoma 的诞生。

Anoma 专注于创建一个跨链的意图驱动设计,让用户和开发者能够在不同的安全模型下无缝互动。Anoma本质上是一个分布式操作系统,链不再是焦点,用户和开发者可以在任何地方构建和使用应用程序。

深潮 TechFlow:如果让你用一两句话来介绍 Anoma 在做什么,你会怎么说?然后是否可以举一个形象的例子来说明 Anoma 做的事情?

Adrian:

Anoma 是一个 Web3 分布式操作系统,用户喜欢的应用程序可以在不同的链上无缝运行,无论它们托管在哪里。

我们可以把 Anoma 想象成 Windows 95:无论底层硬件是 Intel CPU 还是 AMD CPU,软件如 Microsoft Word 都能「开箱即用」运行。类似地,Anoma 让你的应用程序在操作系统存在的地方都能运行。

我用 Windows 这个例子是因为它更广为人知,但 Anoma 实际上是完全开源的,更接近于 Linux 的早期版本,只不过 Anoma 更注重易用性。早期的 Linux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非常难用,而 Windows 在开放性和易用性之间取得了平衡,这也是我们在 Anoma 中所追求的目标。

深潮 TechFlow:虽然最近华语圈讨论 Anoma 开始变多,但其实我了解 Anoma 应该是已经 Build 了好几年的项目。您能跟我们讲讲 Anoma 从创立到今天的故事吗?Anoma 的初衷是什么?

Adrian:

Anoma 的诞生源于我们对行业的一个感悟:自以太坊推出以来,行业并没有真正的创新。虽然像 Solana 等项目做了一些改进,但从本质上来看,Solana 和以太坊非常相似,仍然是一个顺序执行的虚拟机。当我们回顾整个行业时,我们意识到,行业关注应用程序的发展,但缺少支持应用程序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

我们的一大发现是:

用户有的是「意图」,而不仅仅是交易。举个例子,如果你想进行交易,你不能直接在以太坊上创建一个立刻能执行的交易。你只能进行部分操作,并且需要找到一个交易对手来完成它。这就催生了我们基于「意图」设计的思路,这也成为了 Anoma 的基础。

最终,Anoma 的诞生是因为我们意识到,没人正在建设支持这些新兴应用所需的基础设施。我们希望创建一个能帮助开发者以更灵活的方式构建应用的系统,让他们能够在不同的信任模型和链上进行操作。

深潮 TechFlow:能否分享更多关于 Anoma 生态系统的信息,并介绍一些你特别看好的系统合作伙伴?

Adrian:

Anoma 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用户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组件,而不需要被锁定在整个技术栈里。这使得它成为开发者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地方。例如,Anoma 的应用程序可以运行在以太坊上,同时仍然能够利用 Anoma 系统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对于生态建设方向,我特别兴奋的一个领域是稳定币和支付。我们与 Noble 和 Anoma Pay 等团队合作,构建了一个无缝的生态系统,使普通用户能够进行稳定币支付,并聚焦于他们信任的安全模型。这对让加密货币变得更加普及至关重要。

我们还在进行一些更复杂的集成,比如跨不同网络的流动性去碎片化。目前,流动性在以太坊、 Solana 和各种 Rollup 之间是碎片化的,我们正在与多个团队合作解决这一问题,尽管我现在无法透露太多细节,但接下来几个月肯定会有一些非常酷的东西出现。

深潮 TechFlow:最近用户讨论变多也与 Shrimpers NFT 的推出有关,能请你分享一下推出 NFT 背后的愿景吗?

Adrian:

老实说,我对 NFT 不太熟悉,尤其是关于实体艺术的部分。但对于推出 Shrimpers,我们只是想做点有趣且独特的东西。我喜欢 Shrimpers,并不是因为它们有任何特定的功能,而是因为我觉得它们很好看。这是一个与社区互动非常棒的方式,能够带来一些轻松的氛围。

Shrimp NFT 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个简单且愉快的方式来与生态中的其他人建立联系。至于我个人,我拥有一个红发 Shrimper,这也是对我个人风格的一个有趣致敬。在 2017 年旧金山区块链周期间,我因为一件红色外套而被大家记住,多年来,红色已成为我的标志,现在我的红发 Shrimper 成为了我的个人象征之一。

中韩处于加密领先地位,尤其是中国开发者社区

深潮 TechFlow:我们看到 Anoma 针对 Kaito Yapper 的奖励对华语和韩语社区也有单独的侧重,请问你觉得华语和韩语市场有什么特点?在这两个社区的运营或者增长部分,有什么差异化的策略嘛?

Adrian:

当我调研市场采用曲线时,我发现无论是人们对于加密货币的关注度,还是拥有的开发人才,中国和韩国都处于领先地位。与此同时,当我思考哪些国家通过大规模建设真正推动 Crypto 发展时,中国和韩国也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

就我个人而言,我非常喜欢这两个国家,我很享受我在上海以及首尔度过的一段美好时光,这也是我更倾向于关注这两个地方的原因之一。

对话 Anoma 联创:以太坊之后再无创新,而意图将改变一切-图1

第三个方面,更具体来说,我们也在中国和韩国市场开始看到大量开发者涌现,这就是我强调这两个市场的重要原因。

深潮 TechFlow:那在您看来,中国社区与韩国社区有哪些区别?

Adrian:

我认为差异很细微。韩国社区更偏向金融类的应用场景,而中国社区则更侧重开发者生态。这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区分,但如果一定要说一个差别,大概就是这个。

我对 Nervos 团队很熟悉,他们早期构建过一条区块链,并且团队当时都在杭州。因此,我认识的许多优秀中国开发者都来自杭州。

我一直是中国的粉丝,尤其是中国的开发者社区。我与中国的联系可以追溯到 Cosmos 早期,当时我在上海待了很多时间。中国的开发者生态,尤其是像杭州这样的地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我思考 Anoma 能够在中国扮演的角色时,我认为我们的愿景是一致的。与以太坊社区的全球信任模型不同,我认为不同地区应该有专门的链,比如「瑞士链」或「中国链」。对于许多用户来说,更适合的信任模型往往是本地的,依赖于他们的政府或所在地区。我不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极端主义者;我只是希望系统能够无缝集成,让应用可以在各种信任模型之间正常运作。

深潮 TechFlow:中国 AI 非常火,很多中国 AI 公司都在杭州。

Adrian:

我觉得在这个话题上,Anoma 格外值得关注。

虽然我还不确定区块链与 AI 的交汇最终会如何演进,但我几乎可以肯定 Anoma 会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个观点的核心在于,当我思考用户交互时,每个人可能会拥有成千上万的 AI 代理,其中一些在本地手机上运行,这就引出了关键问题:这些代理如何彼此交流?

他们需要「意图(intents)」,以避免绑定到某条特定链,并需要一种能够分发、协同与清算这些意图的机制。

我们设想的解决方案是:我在手机上向本地 AI Agent(比如由 DeepSeek 构建)输入需求,该 AI Agent 将我的需求转化为结构化的意图,并将这些意图呈现给我,我会确认它们符合我的需求;随后,我的 AI Agent 利用意图以及 Anoma 的开源框架,与其他 Agent 展开协作,找出需求的交集、可匹配之处以及可解决的问题,它组装出一个方案,并向我发送通知,比如「我为你找到了合适的机票 + 酒店组合,你是否满意?」;经过我的确认之后,这些意图会被聚合并在网络上完成执行。

我认为区块链与 AI 之间会出现非常有吸引力的结合点,尤其是在面向终端用户的层面。如果每位用户最终都拥有上千个 AI Agent,那么以今天的基础设施而言,我们还无法实现不同 AI Agent 之间的高效协作,比如让来自 DeepSeek 的 1,000 个 Agent 与来自 ChatGPT 的 1,000 个 Agent 高效协同。我们需要一个开源框架,让它们能够真正交互与协调,而 Anoma 正是为此而构建的。

用意图升级重构 Web2 金融基建,将带来真正的采用

深潮 TechFlow:最近 AI,RWA 等方向比较热门,从生态角度, Anoma 会期望某些特定赛道的项目来建设吗?之后是否会有对生态的扶持计划?

Adrian:

如果你想要在 Anoma 上构建应用,欢迎在 Telegram 联系我,我们可以讨论如何为你提供最合适的支持。

关于 RWA 与 AI 话题,让我现在特别兴奋的原因在于:大多数人仍停留在「前意图(pre-intents)」阶段,虽然有人开始为特定的交易场景设计专用意图解决方案,但在 AI 驱动的 RWA 应用中,我们需要成千上万的通用意图,但当下几乎没有能承载这一切的基础设施。

Anoma 是目前唯一能够让你在开放、意图原生的基础设施上开始构建的地方,无论你要做 AI 还是 RWA 应用。

我并不偏好某个特定的 RWA 团队,但确实有几支团队很有意思。RWA 与本地市场强相关。比如,若想代币化中国股票,团队几乎肯定会在香港;如果是代币化美国股票,团队大概率在美国。难点在于如何把这些在全球范围内打通。我们需要构建多重信任模型,从而让用户在一个应用里同时处理代币化的中美股票。

这正是 Anoma 的优势所在:为这类应用与场景提供良好支撑。

当我思考 Anoma 在做什么时,我对我们的发展也感到兴奋:当今的金融系统仍建立在 20 世纪 60 – 80 年代的技术上,而这套系统是为一个互联网仍未大规模普及、用户量仍未爆发、攻击有限的时代而设计的,如今这套系统已经落伍。

Anoma 正在重建金融协同层:提供一套现代化的协同基础设施,让银行、国家与社区可以据此构建各自的金融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讲,Anoma 的开源技术栈是将落后的金融系统升级到新时代的理想路径,当互联网规模更大,我们需要更稳健的金融协同基础设施,而 Anoma 是完美解决方案。

我对企业尤其是 Web2 企业的采用感到非常期待,因为在我看来,没有哪家公司会信任全球以太坊网络来保护其系统,他们更愿意维护自己的主权基础设施,Anoma 为此而生,你可以在公司内部部署 Anoma,自主决定公开哪些数据与互操作能力。一旦你开始公开一些信息,许多应用不仅能对接你的主权栈,还能连接全球的 Anoma 网络,乃至以太坊上的应用,实现全局协作,用户能够在本地、企业和全球基础设施之间无缝切换。例如,如果你是一家银行,想支持用户存入 ETH,目前基本要做对以太坊的定制集成。未来你可以直接集成 Anoma,在行内运行一套本地的 Anoma 实例,用户即可将 ETH 转入你的本地 Anoma 实例。

这正是我最兴奋的地方,因为我相信,对 Web2 公司和现有金融系统所使用的落后基础设施进行升级,将带来真正的采用,而Anoma技术将在这一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

深潮 TechFlow:从大众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把 Anoma 理解为类似 Linux,或者说是「意图基础设施」。

Adrian:

没错,用 Linux 做类比非常贴切。Linux 具有很强的互操作性:有底层内核,其上可以构建非常专用的系统。Anoma 也提供类似的能力:在保持互操作性的同时,你可以按你的应用需求对 Anoma 进行定制与专用化。

深潮 TechFlow:我理解 Intent 是 Anoma 的一个重要关键词,在我印象中去年初 Intent 讨论会多一些,现在就变成了 AI,RWA,Stablecoin了。觉得未来 Intent 会再次被广泛讨论吗?AI 的发展是否会对 Intent 的讨论有促进作用?

Adrian:

我认为是的。去年我们更多在讨论意图的底层基础设施。如果你想让 AI 或其他场景实现规模化,你实际上就需要意图。我相信现在我们已经从讨论「这是什么底层技术」阶段,转向了「意图有哪些具体应用」的阶段,我们会聚焦应用层,构建越来越多的应用。

我相信未来的大多数应用都会使用意图,未来,大家关于意图的讨论,可能将从概念释义更多的转向那些由意图所赋能的应用。

深潮 TechFlow:所以,您也同样认为 AI 会加速意图的发展吗?

Adrian:

是的,因为目前我们在加密货币支持的能力方面仍然非常有限。如果所有交易都必须通过某种形式的全球共识进行结算,那么你的应用程序将面临高延迟,并且使用成本较高。然而,通过意图和 Anoma,你可以实现每秒处理 50 笔交易,这在目前是不可行的。因此,我认为这使得以前无法实现的应用程序成为可能。

打造真正吸引用户的超级应用

深潮 TechFlow:Anoma 最近公布了 $XAN 的代币模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请问在代币 TGE 之后,团队的工作重心会聚焦在哪些方面?

Adrian:

我们的主要关注领域,同时也是一直坚持正在做的事情,那就是持续构建核心基础设施。

在 TGE 之后,我们会把很大一部分精力转向构建垂直一体化的应用,让终端用户真正能使用到用户友好的产品。我们在加密领域谈「应用很重要」已经很多年了,但过去一直缺乏足够成熟的底层基础设施,无法支撑真正好用的应用体验,随着 Anoma 的出现,这一点终于在改变。

接下来我们的更多重心会放在终端用户上,我们将致力于打造真正吸引用户的应用,包括好用的支付应用、交易应用、RWA 应用,甚至可能是把这些能力全都整合起来的「超级应用」。

我们的核心愿景一直很简单直接:我想在手机上拥有一个本地聊天机器人,实现像 Telegram 或微信那样的对话体验,比如我给本地聊天机器人发消息说「帮我找最好的收益机会」,它 在本地完成一些计算后,给我呈现一组意图,由我来审阅并确定,随后机器人会帮我找到最优执行方案。这正是让我兴奋的事情:构建更多真正好用的应用。

深潮 TechFlow:通过您的分享,Anoma 将会是一个规模非常庞大的生态系统,因此开发者非常重要。在吸引开发者方面,您有什么具体举措吗?

Adrian:

目前我们没有推出特定的激励计划,因为一旦明确给出激励,就容易吸引大量为冲着奖励而来的 Spam,不仅增多垃圾信息,而且管理起来非常困难。

对开发者来说,我们欢迎大家访问 Anoma Github:如果你开始构建并遇到问题,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提供帮助。

未来我们很可能会推出激励计划,但问题在于一旦宣布具体激励,大家就会一拥而上,结果到处都是垃圾。我更愿意把精力放在真正想做事、想打造真实应用的开发者身上。所以目前没有具体激励。但如果你有很酷的项目,请随时联系。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ain.jzxian.com/p/191259.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