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周发表的两篇独立研究论文,人工智能即将迈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情商(EQ)将成为其核心技术特征。研究表明,情商高的智能代理不仅能够具备静态性格特质,还能在动态交互中灵活调整情感策略。
这一技术进步正值关键时刻。近期频繁出现的新闻报道显示,一些聊天机器人因诱导情绪不稳定的用户伤害自己或他人而引发争议。然而,这两项研究为人工智能的未来描绘了一幅更加人性化的蓝图:个性与情感正在成为塑造智能代理推理、对话和谈判能力的核心要素。
其中一项研究展示了如何通过心理原型快速启动大型语言模型,另一项则证明了智能代理能够在多轮谈判中发展出复杂的情感策略。
个性和情感已不再仅仅是人工智能的表面功能,而是功能性核心。静态的性格特质使人工智能更具可预测性和可信度,而自适应的情感策略则能显著提升谈判表现,并让互动体验更贴近人类。
然而,这种高度拟人化的技术也带来了一些伦理难题:如果人工智能可以利用情感策略进行奉承、哄骗甚至操纵,那么当这些行为演变成滥用时,谁来负责?如何审核“情感一致性”以防止情感扭曲和逻辑误导?
赋予人工智能独特的个性
在一篇题为“心理增强型人工智能代理”的研究中,苏黎世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 Maciej Besta 和团队提出了一种名为MBTI 思考的方法。该方法并非重新训练模型,而是通过快速工程将认知和情感轴线上的性格特征注入代理。
研究人员写道:“我们的方法借鉴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类型指标 (MBTI),通过快速工程为代理注入不同的性格原型。” 这一方法能够“沿着人类心理学的两个基本维度——认知和情感——控制行为”。
为了验证效果,团队为语言模型赋予不同特质(如“情感表达能力强”或“分析能力强”),然后测量其性能。结果表明,表达型智能体擅长叙事生成,而分析型智能体在博弈论推理任务中表现更优。为确保性格特征的一致性,团队使用了“16Personalities”测试。
论文指出:“为了确保特质的持久性,我们整合了官方的16Personalities测试进行自动验证。” 换句话说,人工智能必须持续通过人类性格测试,才能被认定为具备稳定的心理特质。
最终,开发人员可以轻松召唤具有特定性格特质的代理(如同情心强的助手、冷静理性的谈判者或戏剧性的讲述者),而无需修改底层模型。
教人工智能实时感受情感
与此同时,另一篇题为“EvoEmo:多轮谈判中 LLM 代理的进化情感策略”的论文由云波龙和剑桥大学的合著者撰写,探讨了智能代理如何在谈判过程中动态地转变情绪。
EvoEmo 系统将情绪建模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一部分,这是一个数学框架,其结果不仅取决于当前的选择,还取决于一系列先前的状态和概率转换。该系统利用进化强化学习优化这些情绪路径。
作者解释道:“EvoEmo 将情绪状态转变建模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并采用基于群体的遗传优化来在不同的谈判场景中制定高回报的情绪策略。”
与固定情绪基调不同,EvoEmo 让模型根据对话的进展灵活调整情绪——变得温和、自信或怀疑。测试结果显示,EvoEmo 智能体的表现始终优于普通基线智能体和静态情绪智能体。
论文总结道:“EvoEmo 的表现始终优于两个基准,实现了更高的成功率、更高的效率,并为买家节省了更多成本。”
简而言之,情商不再是表面功夫,而是能够显著提升任务成果的关键能力。
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乍看之下,这两篇论文似乎毫无关联:一篇聚焦于性格原型,另一篇关注情感策略。然而,结合来看,它们共同勾勒出了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蓝图。
MBTI-in-Thoughts 确保智能代理具备连贯的个性特质,如同理心或理性、善于表达或内敛。而 EvoEmo 则确保这些个性能够在对话中灵活变通,并通过情感策略影响结果。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例如,想象一个客服机器人,它既能像顾问一样耐心热情,又能在必要时坚持政策;或者一个谈判机器人,开始时态度和解,但随着风险增加逐渐变得更加坚定。这正是人工智能情商的未来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的演进历程长期以来围绕规模展开——更多参数、更多数据、更强的推理能力。然而,这两篇论文表明,未来的篇章将专注于情感层面:为智能代理赋予个性框架,并教会它们实时操控这些“情感肌肉”。下一代聊天机器人不仅会更深入地思考,还会更善解人意、更灵活应变。